一、金砖国家的身份认同共识
从技术层面讲,金砖合作是一种没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中性话语表达,这是各成员国都非常看重的,既克服了金砖内部自合作伊始就存在的政治制度多样化造成的挑战,也降低了成员国参与国际体系、开展自身合作可能遭受的质疑与阻碍。金砖国家合作启动以来,不论是金砖国家成员国,还是外部行为体,对金砖合作身份定位都具有以下三个共识。
一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认同。长期以来,对金砖合作最主要的界定就是“金砖合作是世界范围内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产物”。不论是在金砖概念诞生之初,还是金砖合作从2006年联大外长会期间启动,抑或到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作为新兴经济体的认同都是国际社会和金砖成员国的共识。
二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认同。金砖国家多数成员认定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并且作为一个整体,认同金砖合作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事务中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但这是金砖成员国争取最大公约数的结果,是妥协的结果,并不是集体共识。例如,俄罗斯并不认同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而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转型国家。
三是作为大国的认同。最初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都是毫无争议的本地区最主要国家,也都是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国家,都是有资格在国际体系中竞争一极的重要行为体。后来加入的南非,虽然在全球层面看,不论是其国力、影响力,还是各种指数,都难以称得上是世界大国。但是南非更多时候是作为非洲国家集体的代表,因此,也是一个大国,这也为其他金砖四国和国际社会所接受。
身份认同对于金砖国家合作至关重要。在消弭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巩固现有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并拓展金砖合作的基础,最大程度上将这一认同转化为金砖合作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建设性变革,以及增强金砖合作应对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二、展望与对策
长期以来,学界和政策界一直将成员国的多样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互补性作为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特点甚至优势,但在当前阶段,金砖国家身份认同出现明显危机。在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复杂变化、金砖合作处于转型调整的阶段,有效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给金砖合作造成的挑战,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破解我国外交当前面临的一些棘手挑战也具有十分突显的现实意义。建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金砖国家合作。
一是推动金砖国家从战略高度和历史长远角度看待金砖合作。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非正式会晤期间,以及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期间,进一步强调金砖国家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寻找战略合作共识,推动更多实质性合作。
二是进一步推动巩固金砖合作“三轮驱动”的合作模式,不至于因目前的经济困难或国际局势一时的变化,而对整体的金砖合作造成严重冲击。金砖国家合作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的三轮驱动模式已经搭建了金砖合作的完整框架,尤其在即将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轮会晤和今年10月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可能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应推动金砖国家再次以共同的声音发出巩固金砖合作“三轮驱动”模式的坚定立场。
三是从战略角度看待金砖合作,而不仅仅停留于短期甚至片面的经济核算的层面。金砖合作的最重要价值和最主要使命还在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性变革,这也是推动金砖合作对我国的最根本战略价值所在。我国应继续坚持在金砖合作中“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的方针。
四是以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为着力点,打造金砖合作亮点品牌,推动金砖国家形成新的身份认同。金砖各国都有着加强新工业革命领域合作的共同愿望。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作为我国着眼大局、面向未来、引领金砖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机制新、涉面广,亟需建立有效的实施平台。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金砖创新基地,将以实体机构形式为各国相互借力提供战略平台,标志着伙伴关系从倡议走向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金砖合作动力,助力金砖国家共同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凝聚金砖国家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