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接漳州,北邻泉州,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台湾岛隔海相望。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和沿湾大陆地区组成。“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
       厦门岛古称嘉禾屿,因自古就有成群白鹭栖息,又叫鹭岛、鹭门、鹭屿。1935年在厦门岛上设立厦门市,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市。1988年,厦门获批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升格为副省级城市。1980年10月,厦门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我国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1985年特区扩大到全岛,2010年扩大到全市。
       当前,厦门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砖创新基地、海丝中央法务区、综改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和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等重大任务,积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引领区,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促进内外双循环在厦门联通交汇。
经济实力

       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3亿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7.94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5170.81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0.3∶35.6∶64.1。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47.20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5.98吨,比上年减少0.1吨。

“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六个未来产业,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人文特色
  • 历史底蕴

    厦门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即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西晋年间置同安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厦门城,1935年设立厦门市。厦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厦门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闽南语在这里广泛使用,闽南戏曲、民间工艺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 多元文化交融

    厦门历史上曾是多个国家的殖民地或租界,这使得厦门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鼓浪屿上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

    厦门的美食文化也体现了这种多元性,如沙茶面、海蛎煎等特色小吃,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元素。

  • 文化艺术

    厦门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文艺团体。南音、歌仔戏等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展。

    厦门还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厦门国际时尚周、厦门国际动漫节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生态环境
  • 自然环境

    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多中低山,东南部为海积平原和滩涂。厦门岛和鼓浪屿镶嵌在东南沿海,海面波光粼粼,与蓝天相映成趣。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7℃,气候宜人。

  • 生态保护

    厦门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厦门开启了从河湖到海洋、从海域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进程,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厦门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28项生态领域荣誉,体现了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

  • 绿色生活

    厦门市民普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出行。政府也积极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厦门还拥有许多公园和绿地,如厦门园林植物园、天竺山森林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人文与生态的融合
  • 城市规划

    厦门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网络和生态廊道等,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厦门还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通过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等措施,减少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 生态文化活动

    厦门经常举办各种生态文化活动,如环保知识讲座、生态摄影展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92-5888986

联系传真:0592-5888976

邮编:361000

电子邮箱:office@bricspic.org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领事馆路1号厦门领事馆区大楼

© 2025 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